CelcomDigi Berhad 近期发布的《2024年全国诈骗意识调查报告》显示,马来西亚正进化成一个高度数字化的国家,高达91%的受访者表示经常拜访社区互联网中心并使用广泛的数字服务。随着互联网使用率高企,马来西亚人也很容易受到诈骗威胁,这突显了必须加强数字安全措施的紧迫性,以创建一个安全可信的数字社会。
在全国1万893位受访者中,有87%认为在过去一年中对诈骗活动的意识有所提高。受访者们能够详细地描述他们的经历,而且能辨别他们所遇到的骗局属于何种性质。同时,受访者也意识到,倘若个人资料被曝露将会遭遇麻烦,也明白点击未经验证的链接存在风险。报告显示:
73%受访者意识到在社交平台分享和曝光个人资料是具有风险的行为。
65%受访者表示,他们在点击任何链接前会先进行验证。
52%受访者在分享个人资料前,会先进行筛选。
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受访者在保护个人数据方面至少都采取了一些基本的保护措施。

66%的受访者表示曾遇到过某种形式的诈骗行为或状况,而且数量高达17,912宗,这意味着同一个人曾在不同的渠道遭遇到不同类型的诈骗。最常见诈骗手法的是语音童话(76%),骗子们会冒充银行、电信公司或政府部门的代表或官员,他们最常在这些诈骗电话中:
要求受访者提供个人信息(31%)。
告诉受访者银行账户有问题,导致他们因此产生恐慌,并借此威胁受访者支付一些款项(23%)。
表示可以提供政府援助,要求受访者提供个人或银行详情(23%)。
调查报告中还发现了一个趋势,骗子们通常会锁定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较高的受害者。在进行人口统计变量比较后发现,相对于小学或中学教育程度、或月收入在1,000令吉及以下的受访者而言,教育程度较高的受访者遭遇诈骗的几率更大。
除了调查公众对诈骗类型和手法的意识之外,这次也调查了马来西亚人对全国诈骗应对中心(NSRC)997热线的了解。调查结果显示,有64%受访者并不知道他们可以通过997热线来举报骗局,特别是收入偏低且入不敷出的族群,有高达67%的受访者完全不知道NSRC热线是一个举报骗局的机制。
对于受骗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迅速采取应对行动,但报告中显示,受访者们对骗局的应变能力不高,尤其鲜少采取预防和缓解措施:
52%受访者封锁了骗子或疑似骗子的电话号码。
32%受访者会通知家人朋友。
19%受访者要么关闭银行账户、注销信用卡,要么什么都不做。
针对这些调查结果,《2024年全国诈骗意识调查报告》特别强调,在面对诈骗这个“社会流行病”时,民众迫切需要一个动员全社会力量的方法来积极应对。报告中所提出的建议包括:
在国家层面:通过多种渠道提高人们对诈骗的意识,并加强NSRC的作用,包括向公众更广泛地宣传其服务,让更多国人能从中受益。
在私人界层面:开发更多创新的基础设施,以保障顾客利益,同时将诈骗风险管理纳入到业务战略中。
建立官私合作伙伴关系: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创建一个更具战略性和整体性预防措施的生态系统。
这份报告是天地通数码网络向诈骗和欺诈活动持续宣战的其中一项努力,有兴趣阅读完整报告的公众可前往官方链接。
Comments